省纪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强调要“在更高水平上深化乡镇纪委‘两化’建设,推动乡镇纪委更加‘有作为’”。乡镇纪委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基础工程,也是打通监督全覆盖“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一招。
突出主攻方向。全南县始终把乡镇纪委“有作为”摆在突出位置,在强化工作指导上用劲发力,探索推行乡镇纪委“七大员”履职模式,梳理细化43项重点任务,以清单形式为乡镇纪委履职尽责划重点、找抓手、明方向,引导乡镇纪委突出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脱贫攻坚“护航员”、作风建设“监督员”、拍蝇除恶“战斗员”、廉洁全南“宣教员”、服务群众“勤务员”、担当作为“示范员”。建立“一对一”联系指导工作制度,由县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领衔,带着业务、带着思路、带着问题,点对点、面对面把脉问诊,督促指导,为乡镇纪委送上“零距离”的指导帮扶。去年以来全县9个乡镇纪委共立案48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5人,同比分别增长95.5%和159%,乡镇纪委“敢作为、会作为、善作为、能作为”的氛围进一步浓厚。
强化制度保障。乡镇纪委“两化”建设是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中注重顶层设计和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相结合的有益尝试,也是一项事关基层权力监督制约的系统工程,必须强化制度保障,以强有力的制度刚性管长远、见长效,压紧夯实基层党委、纪委责任,推动乡镇纪委“两化”建设走深走实。全南县深化“一述一评一诺”工作制度,定期安排乡镇党委书记和纪委书记列席县纪委常委会,就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和推进“两化”建设情况进行述职,由县纪委班子成员逐一点评,列席会议的乡镇党委书记当场就问题整改表态承诺,面对面红脸出汗、解惑支招。建立乡镇纪委履职情况“红黄绿”警示机制,结合监督检查和日常掌握的情况,运用红、黄、绿3色警示灯进行动态评价,对被亮出“红灯”和“黄灯”的乡镇纪委实行跟踪督办、重点纠偏,直至问题解决。开展乡镇纪委“有作为”“大比武”活动,分季度定期评选先进典型,在年度考核、干部使用、经费保障等方面予以倾斜,强化示范带动、营造赶超氛围。
锻造干部队伍。在更高水平上深化乡镇纪委“两化”建设关键在人。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要引导乡镇纪检干部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原原本本学理论、认认真真钻业务、扎扎实实强本领,以干部队伍新面貌新气象展现新作为。全南县坚持把乡镇纪委干部队伍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建立“周学、众议、力行”制度,开展“每月一课”等系列活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要内容,引导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学思践悟、知行合一。注重锤炼履职本领,聚焦乡镇纪检监察干部能力突出问题,创新方式方法,推行“点餐式”业务培训、“贴心式”精准帮扶,着力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健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优先推荐选拔任用实绩突出的乡镇纪检监察干部,鼓励干部在基层监督最前沿经受磨砺、强壮筋骨,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肯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受重用。(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 刘文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