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logo

走出影院,我记住了故事里的每一个人

发布日期:2019-07-01   来源:

上世纪30年代,瑞金沙洲坝村民杨荣显把自己的八个儿子都送到了红军队伍上,最后全部牺牲。

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几年前,赣南采茶歌舞剧版的《八子参军》,被深深打动,如今,它又被搬上了大银幕。高希希会怎样来讲述这个故事呢?

6月21日,笔者走进了影院——

果不其然,高希希导演把自己擅长的战争叙事用到了极致——他把整个故事放在战场上来讲述——一场接一场、环环相扣的战斗,超过80%的战斗场面,4000多处的炸点,震撼的特技……在这种紧张到让人喘不过气的氛围中,他冷静地叙述着——阵地上,排长杨大牛死死地拉着中弹的老五,想把他拉进战壕,敌机来了,老赵猛地把大牛扑倒,老五牺牲了。激战过后,杨大牛孤独地蜷缩在阵地上,把弟弟的红肚兜紧紧地抱在胸口,他没有眼泪,却让人感到无言的悲伤。他用匕首在小臂上拉出一道口子——那上面已经有五道结痂的口子——每一道口子,都是一个牺牲的弟弟,每一道口子都让观众剜心地疼……几分钟的叙述,简洁而悲壮地交待了六个弟弟的牺牲。

在包扎所,大牛邂逅了八弟满崽,叮嘱他回家伺候娘。可满崽却找到阵地上,他要换大哥回家,因为伺候母亲是长子的责任。兄弟俩争执不下,最后一起留在了战场。杨大牛接收弟弟这个新兵时是百般纠结的,可是,在弟弟成为一名战士之后“临阵脱逃”时,他追上来举枪便射却是毫不犹豫的——这矛盾和坚定的对比让人有瞬间的错愕,转瞬又被它打动。

最感人的是两处兄弟互相“背”的桥段:完成阻击任务后,他们意外地发现了敌人的炮营,为使主力部队免受损失,杨大牛决定率领全排端掉这个炮营。满崽自告奋勇去给主力部队报信——兄弟俩都知道彼此的危险。在分别时,弟弟跃上了哥哥的背,大牛像小时候一样,宠溺地背着弟弟过了河——兄弟俩就这样彼此鼓励、彼此祝福,或者还有告别的意味……

影片的最后,大牛中弹倒在桥上,命令满崽炸桥,弟弟拉响了手榴弹,却冲上了桥,背起了重伤的哥哥。桥被炸毁,当银幕上两条红肚兜飘起来,观众泪目了。

满崽的成长是这部电影的另外一条故事线:

没能把哥哥换回来,自己却顶上一顶军帽留在了阵地上。一个十八岁的普通青年,面对战争的血腥,他胆怯。神枪手李大山的神勇和无畏让他受到了鼓舞,而当李大山牺牲在他面前,他再不能容忍自己的怯懦。撤退途中,发现了新的敌炮营,他主动请缨前往送信,这时的满崽已经是一名真正的战士。

炸桥那一场戏,是兄弟情的升华,也是满崽这个人物塑造最丰满生动的一笔:在桥头绑好炸药,满崽在等待哥哥冲过吊桥。可是,哥哥中弹了,为了主力部队,必须炸桥,这是战士的选择;可是,不能让受伤的哥哥和桥一起葬身谷底,这是弟弟的选择。于是,他拉响导火索,冲上桥,背起哥哥……

当年,多少苏区青年,甚至十四五岁的少年都加入了革命队伍……这些苏区青年和满崽一样,在严酷的战争中成长,在严酷的战争中牺牲。满崽的故事,就是他们成长的写照。

这部电影中人物并不多,但难得的是每一个人物都是出彩的、每一个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杨大牛和满崽这两个人物无疑是打动人心的。大牛在痛失六个弟弟后,面对剩下的唯一的弟弟,内心的纠结,演员邵兵的把握堪称精准。而在完成任务准备撤离时,面对突发的情况,他的选择,让人看到了一个苏区“长子”的担当。满崽的塑造亦是成功的,他怯懦和勇敢都让人感动——战场上的成长是最残酷的,也是最动人的。

又帅又酷的神枪手李大山,带着几分时下偶像剧中的“霸道总裁”的气质,这是在红军题材的电影中不多见的人物类型,但是,这样一个人物在这样的环境中丝毫没有违和感,反倒成为电影“圈粉”的一大因素。

善良、细心,还带着几分“狡黠”的老赵是这支队伍中父亲般的存在。他关心每一个战友如同关心自己的儿子。在打通地道、钻入地下、准备炸毁敌炮营的弹药库时,地面潮湿,导火索无法点燃,他爬回炸药旁边,镇定地点燃炸药,还不忘幽自己一默:“盗了一辈子墓,没想到临了,挖个坑把自己埋了。”这个人物会让我们想起诸多艺术作品中的红军老班长,但又不同于从前那些高大上的形象,他是独特而鲜活的这一个。

邹有庆的标志性台词是:“你要给咱们排留下几颗种子!”每一次任务都有战友牺牲,一个排几乎拼光了,他心疼,所以,每一次面对新情况,杨大牛为保全主力部队,选择以己之寡去搏敌之众时,他总要争辩“这不是我们的任务”,但是,即便有抱怨,他总是拼尽全力执行命令,直至拼死战场。

我想说,高希希奉献了一部不一样的红军题材的电影,除了特技和炮火带来的“超燃”的战争场面,更重要的,是一个老故事的全新表达,和一群与以往我们所见的不太一样的英雄。(李滇敏

 


关闭
赣州市全南县12388举报网站入口>>
清风全南 敬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
本网站投稿地址
qnlz2008@163.com
欢迎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