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群众的问题得到解决,意见得到采纳,基层政府和村‘两委’组织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眼下,在全南县,“入户听诉”制度的“名声”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十分响亮。这项2008年初开始推行的新制度,已在全南县深深扎下了根,并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有事您说话”——让农民群众说有机会、讲有平台、诉有对象,零距离了解民情,增进感情
2008年12月5日,是社迳乡规定的乡村干部入户听诉日。早上7时,寒气袭人,乡党委委员邱福明在乡机关食堂草草吃过早餐,便骑着摩托车往挂点的当迳村赶去。
在当迳村入户听诉点负责人——原村干部周三苟的家里,十几个村民早已等候在这里。看到邱福明到来,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言,焦点对准了同一个问题——村组道路还未全部硬化,村民生产生活多有不便。邱福明一边认真记录村民发言,一边把乡里2009年的乡村公路建设计划仔细地向村民作出解释,并表态会把村民的意见提交下一次乡党政联席会议讨论,村民们这才满意地散去。
像这样深入村组听取群众诉求,邱福明和他的同事们每月最少有两次。按照该乡规定,每月的5日、25日为乡村干部入户听诉的日子,全乡的乡村干部都必须深入到农户家中听取农户的诉求,并对听取的合理诉求和意见建议予以答复和处理。
全南县从2008年初开始在全县推广实行旨在以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诉求的“入户听诉”制度。该县在全县所有乡、村、组分别设立了听诉办、代理站和入户听诉点,安排乡村干部和一些有文化、懂政策、有威望、敢代言的农户专职听取群众诉求,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提供农业技术咨询、证件代办等服务,受理村民来信来访,调处矛盾纠纷。除了定点听诉外,该县还推动听取群众诉求经常化,要求乡村干部在深入村组开展中心工作的时候,也必须上门听取群众诉求,并将听取的村民意见、建议进行登记,定期向乡(镇)党委汇报,由乡(镇)党委责成相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加以落实,并向群众反馈。
作为全县推行“入户听诉”制度的试点单位,社迳乡最为深切地感受到了实行“入户听诉”制度带来的好处。该乡党委书记李德来说,“入户听诉” 使农户可以在自己家中,或到附近的听诉点,与乡村干部面对面畅所欲言,为农村广大群众提供了表达诉求的机会与平台,原来群众对干部的怀疑、猜测,在“听”与“诉”中得到澄清与解释,一大批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2008年以来,社迳乡及时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57起,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乡,去年以来,全乡没有发生一起赴县以上上访的案件。
“群众动嘴,干部跑腿”——让农民群众困有人解、难有人帮、事有人办,实打实破解难题,为民解忧
中寨乡农民钟汉唐是一个脐橙种植大户。2008年,脐橙销售行情走低,钟汉唐和许多农户一样陷入“卖难”困境。乡里干部通过“入户听诉”了解了他的困难后,迅速通过互联网发布了“优质脐橙待销”的信息,吸引了多批广东客商前来定购。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以来,全县乡村干部共为群众解决这样的生产生活难题2112件,帮助代办证件137件。
为使群众的诉求和困难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全南县建立了一整套“入户听诉”落实机制。该县要求各乡(镇)每月召开一次汇报会,由包村领导汇报“入户听诉”掌握的信息情况,并逐一研究解决办法或处理意见,指定人员抓好落实并向村民及时反馈处理结果;为每一位乡村干部发放了一本“入户听诉”手册,用于登记听取的群众诉求;乡(镇)、村干部在听诉过程中对自己职责范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应及时答复和解决,并将该项工作情况纳入年终考评,与干部任用、奖惩相挂钩。同时,整合原有的乡村为民服务代理中心和“民情110”热线电话的3支志愿者服务队伍等为民服务力量解决群众诉求。
“入户听诉”制度的实施,把乡村干部从办公室“赶”到了村民生产生活一线,实打实地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为民解忧。社迳乡塔下村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1600多亩农田因为得不到灌溉而成为了“望天田”,村民意见很大。村民的意见通过“入户听诉”这一渠道反映到乡里,引起了乡党委、乡政府的重视,把解决塔下村的农田水利问题列为乡政府2008年为民办理的“十件实事”之首,筹集资金30多万元建成了覆盖全村的灌渠工程。
“我办事,你监督”——落实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面对面集中民智,民主决策
入户听诉制度的实施,既为群众提供了一个反映诉求、解决困难的渠道,还为当地政府、村民自治组织的决策行为提供了一个集中民智的平台,改变了过去基层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拍脑袋”决策,把好事办砸,甚至搞“政绩工程”导致民怨沸腾的现象,增强了党和政府工作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全南县规定,乡、村两级出台重要决策之前,必须通过“入户听诉”征求群众意见,得到多数群众支持方可执行。去年年初,南迳镇打算实施圩镇改造。在圩镇规划出台前,镇里通过“入户听诉”,将方案交给群众,听取群众意见。该镇群众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使圩镇改造的总投资比起初预算降低了37%;把方案交给群众,还使得该镇群众参与圩镇改造的热情空前高涨,改造涉及的37户圩镇居民自发地拆除了自家不符合圩镇规划的建筑物。自“入户听诉”制度实施以来,全南县的乡(镇)、村两级出台政策、实施工程或处置集体资产资源之前,100%进村入户听取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群众支持率和满意率普遍达到90%以上。
“入户听诉”一方面促使当地党政组织和党员干部自觉主动地接受群众监督,另一方面又让广大农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在与党员干部的沟通交流中得到落实,方便了群众行使监督权。前些日子,龙源坝镇某村在处置一集体资产时,未严格依据程序进行,镇干部在“入户听诉”中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向镇党政主要领导汇报,镇里及时进行调查,作出了该村处置资产无效的决定,要求重新按程序进行处置,并向该村村民进行了通报。社迳乡江口村的村干部在申报粮食直补资金时,采取虚报面积的方法帮助自己的亲友套取国家补助,在张榜公示时,细心的村民发现了其中的“猫腻”,在乡干部“入户听诉”时反映到了社迳乡纪委,该乡纪委迅速查处了这一案件。(曾锋东 袁春梅 特约记者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