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南:“五个一”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标准化作业
发布日期:2013-06-19 来源: 全南县纪委
今年以来,全南县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新机制,不断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标准化作业,从源头上有效遏制村级财务混乱、经济合同不规范、集体资产变相流失等现象,有力推动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成立一个“三资”管理机构。全县各乡(镇)成立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督委员会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心,负责“三资”工作的协调、指导、监督、检查,包括资金的监督和代管,资产资源的审查、确认、产权界定、登记、定期核查。农村集体“三资”监督委员会由乡镇纪委书记任组长,财政、国土、林业、民政、经管等站所的负责人为成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心设在乡镇经管站。同时,各村委会召开了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村级农村集体“三资”监督小组,参与村级“三资”监督管理工作。
二是建好一本农村“三资”明白账。通过财务清理、清产核资,对财务管理混乱村重点治理等方式把家底搞清,建好规范的“三资”管理台账,并张榜公示,让群众对集体财产有一本明白账。
三是实行一套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乡镇“三资”管理中心,对村级财务实行“钱账双代管”,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票据,统一会计核算,统一财务公开,统一财务档案。严格村级财务票据管理,严格执行票据核销制度,规范收支行为,最大限度预防虚开发票贪污、挪用、侵占村集体资金的问题。
四是开发一款农村“三资”管理软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运用科技信息手段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课题,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廉盾”系统,建立了覆盖全县、统一联网监控的《全南县“三资”管理系统》。《系统》包含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和资源管理等,实现“三资”信息化管理、网络化监控和规范化运行。通过环环相扣的“链式”监管和有汇总、有明细、有对比的“树形”监察模式,以及图片、表格、文字说明等形式展示各村的资金、资产、资源情况和使用明细,并能自动汇总各类财务账目和会计报表,真正将“家底”记录在案。同时,结合“廉盾”系统强大风险预警中心功能,在“三资”管理系统引入了预警机制,即对违规、异常指标系统会自动进行实时智能分析,生成各种分析预警报表,及时进行提醒和警示,实现了“三资”信息共享,监管同步。目前,该县92个行政村(居)的“三资”数据都录入了“三资”管理信息库。同时,通过与网络对接,能将村级“三资”信息自动导入全南廉政网,适时进行公开,让百姓能及时看到本村真实可靠的“三资”明白账,建立了一道预防集体经济流失的“防护墙”。
五是建立一项农村“三资”处置机制。在各乡(镇)设立了公共资源交易站,规定村级30万元以下的工程发包、物资采购、产权变更等一律进入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进行交易,不得暗箱操作,违规处置。凡是违规处置村集体资产资源的,一经发现,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迁就。
该县通过实施“五个一”的农村“三资”管理机制,进一步减少了农村“三资”违规处置现象,促进了农村“三资”的保值增值,保障了群众民主监督管理村务的权利。2013年1-5月全县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交易项目33宗,交易金额386.8万元,增收节约资金20.7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