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南县在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突出体制机制创新,注重机制运行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积极探索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最佳契入点,建立了入户听诉制度。
一、在入户听诉内容上,做到“五个必听”
入户听诉作为上传民意下达政令的一种探索途径,为了使这项制度取得实际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首先解决了听什么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一是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情况,必须到村民中去听取反映,适时实地了解村民对贯彻落实政策的看法和意见,以便及时调整实施方式,使好的政策真正得到村民的拥护和支持。如: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实施,强农惠农“一卡通”的发放,计划生育工作等。二是乡(镇)党委和政府出台重要决策之前,必须到村民中去听取意见,以便政策的出台更符合民心民意,使政策出台后能够顺利实施。如:小城镇建设,新农村规划,农村产业发展,等等。三是对一段时间内村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必须到村民中去听取意见,以取得村民的支持,便于问题的解决。如:征地拆迁、农村宅基地审批收费、村干部以权谋私、农村赌博等问题。四是对村民信访反映比较多的问题,必须到村民中去了解情况、听取意见,以便及时解决村民的合理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如:林权纠纷、农村社会治安等问题。五是对村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单靠村民一家一户又难以解决的,必须到村民中去听取意见,并通过政府行为,组织人力物力,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解决。如:村民饮水安全问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问题,自然灾害处置问题,等等。
二、在入户听诉对象上,突出农村“六种人”
为了使入户听诉活动达到预期效果,我们在选择入户听诉对象上,注重到农村有文化、懂政策,有威望、敢代言,有能力、会办事,有困难、需救助,有纠纷、求解决的农户家中听取意见、建议或诉求,突出“五老”代表(即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劳模、老军人)、村民代表、村小组长、农村经济能人、困难户、上访户六种人,这样才能听到真话,了解到实情,收到实效。
三、在入户听诉时间上,采取定期听诉与抽空听诉相结合
每逢五便是乡(镇)、村干部入户听诉时间,同时规定,乡(镇)、村干部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听诉。如,利用下村组抓计划生育工作、指导新农村建设、指导村民抓产业结构调整、向村民传授农业新知识等机会,上门倾听村民的心声,或者充分利用圩日,村民上圩出售农产品、采购生产生活必需品以及到乡(镇)有关机构办事的机会,请我们到乡(镇)干部办公室座谈,听取我们的反映,做到工作、办事与听诉两不误。对于在能力范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要求乡(镇)、村干部必须及时帮助解决;对于能力范围外或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求乡(镇)、村干部必须及时向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汇报。
四、在入户听诉措施上,注重“四个一”
为了防止入户听诉活动走过场,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了“四个一”:一是建立一个责任体系。实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挂片,将行政村分成两片,书记、乡(镇)长各管一片;乡(镇)副职包村,原则上每个副职负责1-2个村;驻村乡(镇)干部、村干部包村小组。同时,上下级之间签订责任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二是记好一本听诉日记。听诉日记做到乡(镇)、村干部人手一册,要求日记有听诉对象,听诉时间,听诉内容,意见或建议,信息反馈,反馈时间,听诉对象签名等内容。三是开展一次检查。为及时了解乡(镇)、村干部入户听诉的情况,要求乡(镇)、村干部每月底将听诉日记交到乡(镇)听诉办,由听诉办人员对听诉日记进行检查,对听诉日记做得好的通报表扬,差的通报批评。四是召开一次汇报会。原则上半月召开一次汇报会。专项听诉,或重大事情,及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措施。会前,以村为单位,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归纳整理;会上,由包村领导汇报,并逐一研究解决办法或处理意见;会后,指定相关人员进行落实,或向村民及时反馈处理结果。
通过开展入户听诉活动,变村民跑腿为干部跑腿,搭起了沟通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一是推动了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在我县农村的贯彻落实。通过开展这项活动,及时把党的农村政策传达到了广大村民心中,宣传了村民,发动了村民,落实了村民的知情权,提高了村民种粮和发展新产业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收入。仅此一项,2007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就提高了3个百分点。
二是推动了新农村建设。通过开展入户听诉活动,面对面的交流谈心,村民对新农村建设政策有了深入了解,激化了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到2007年止,全县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的自然村庄占全县村庄的54.1%,65.2%的农村人口受益。
三是为乡(镇)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如我县社迳乡在圩镇规划建设中,在规划出台前,通过入户听诉,将方案交给群众,听取群众意见。当群众提出乡初中的面积太小,学生没有活动场所,应将学校大门前这块空地划给学校建操场,不能用于商业开发;圩镇农贸市场摊位太少,应增加摊位,方便群众集市贸易。乡政府及时采纳了群众的合理意见,对圩镇规划建设方案进行了修编,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得到了体现。
四及时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所需所盼。如,城厢镇黄埠片区有13个村小组、18个自然村,农户570多户、2200多人,耕地面积1946亩,主要产业是蔬菜,有3个连片的百亩蔬菜基地,种植面积达550多亩。在开展入户听诉活动中,群众普遍反映片区缺水,不但影响蔬菜产业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群众的生活,要求政府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解决。城厢镇党委、政府把群众这一合理诉求,列入2007年政府要做的10件实事之首,全力组织实施。通过“四个一点”(向上争取一点,政府挤一点,受益种植大户出一点,群众捐一点),共募集资金50多万元,建成了村民期盼已久的井下山饮水工程,受到了村民的热烈拥护。
五是及时化解了农村社会矛盾,维护了农村的和谐稳定。通过开展入户听诉活动,落实了村民的诉求权,及时调解化解村民矛盾纠纷4027起,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乡(镇),较好地维护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六是及时掌握并处理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落实了村民的监督权。如,我县的社迳乡社迳村在处置一块村集体山林时,未经过村民代表会议,就低价出让给他人。乡干部通过入户听诉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向乡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作了汇报。乡里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向村民作了通报:出让无效,收回重新出让。同时,按村集体资源处置程序将这块集体山林进行公开拍卖,增加了村集体收入4万多元。
七是有效转变了干部作风,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开展入户听诉活动,加强了党和政府与村民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提高了乡(镇)、村干部自身素质,切实转变了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村民也因此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爱护,进一步拉近了党和政府与村民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