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在抓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工作方法上,注重循序渐进,即“先行试点,总结经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工作方法。工作措施上,注重探索创新,从“管好人、理好财、办好事、服好务”四方面入手,在村级采取了“三组三会一中心”(三组是党风廉政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资产(资源)处置监督小组;三会是党员帮扶基金发放监事会、新农村建设监事会、村级重大事项听证会;一中心是便民服务中心)的监督服务模式。工作目标上,注重有效管用,不断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我们的做法是:
一、管好人,提高农村党员和干部廉洁自律、勤政为民的意识
为加强对农村党员和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我县各乡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党风廉政建设建设领导小组,各行政村成立了由村纪检委员、特邀监督员组成的党风廉政监督小组,制定了民主评议村干部、入户听诉、村干部述职述廉、村干部廉洁承诺、村干部诫勉谈话、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村干部考察奖惩、流动党员管理、农村基层党员和干部廉洁自律行为规范等制度,确保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制度可依。在教育对象上突出村干部这个重点,在教育内容上突出农村党员和干部“六要六不要”以及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在教育形式上突出乡土特色,讲求实效,在管理方式上突出制度管人,在监督形式上突出“结对帮扶”。2007年,我县86个行政村的“两委”干部没有违纪违法的,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二、理好财,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为切实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我县各行政村经过民主推选,成立了由村民代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和特邀监督员等组成的村民理财小组和党员帮扶基金发放监事会,定期审核财务收支、党员帮扶基金发放及相关经济活动。具体做法是:理财小组每月10日以前对上个月村里的收支情况及党员帮扶基金发放情况进行集中审核把关,不管是大到几百元、上千元还是小到几元钱的票据,都要求做到每张票据的开支用途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经确认属正常开支的才签字入帐,随后在村务公开栏公布,接受群众监督。通过村民理财小组对村级资金运作和货币流向的监督,进一步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确保了村级资金的安全,有效切断了村干部滥用权力、胡支乱花的“财源”。据统计,2007年,我县共否决村级不合理开支237笔,节约村级开支共3.6万元。
三、办好事,突出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性
为有效防止少数人说了算和决策失误问题,我县各行政村成立了村级资产(资源)监督小组、新农村建设监事会,变干部“作主”为村民“当家”,把村“两委”集体研究与村民民主决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村级重大事项听证会、入户听诉等形式,对涉及村经济发展、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等重大项目以及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经村“两委”和党员大会讨论后,再到村民中听取意见,并根据意见修改后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这种“村民当家”的形式,加深了群众对各项工作的了解、认识、理解和支持,增强了群众对干部的信任,有效防范了村“两委”干部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等腐败问题的发生,保证了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如,我县社迳乡社迳村在处置一块村集体山林时,未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就想出让给他人。村民代表行使了否决权:出让无效,重新出让。后来,这块集体山林进行了公开拍卖,增加村集体收入4万多元。2007年以来,我县行政村召开听证会203场,否定的27项,通过的176项,主要涉及林权制度改革、村集体资产处置、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实施的村级招投标项目143个,其中,村部建设项目30个,村级道路建设项目13个,新农村建设项目76个,其它项目24个,没有出现违法违纪的问题。
四、服好务,增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我县始终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建设和谐新农村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乡镇、各行政村都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较好地发挥了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便民服务中心通过设立热线电话,记好民情日记(即民情台帐,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落实人员、落实措施加以解决),编印便民服务手册,成立科技服务、治安调解、灾害应急三支队伍,切实解决了群众的所需所盼。便民服务中心的建立,一改过去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喊破嗓子”的局面,以最直观、最有效、最生动的方式,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帮助群众赚,形成了头雁领着群雁飞的格局,增强了便民服务中心服务群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城厢镇黄埠片区?3个村小组、18个自然村,农户570多户、2200多人,耕地面积1946亩,主要产业是蔬菜。由于片区缺水,不但影响蔬菜产业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群众的生活。为解决好这一实际问题,城厢镇把群众这一合理诉求,列入2007年政府要做的10件大事之一,通过“四个一点”(向上争取一点,政府挤一点,受益种植大户出一点,群众捐一点),共募集资金50多万元,建成了村民期盼已久的井下山饮水工程,受到了村民的热烈拥护。又如:南迳镇大田村引进蔬菜种植大户大力发展“高山牌”蔬菜产业,通过“公司+农户”、“能人+农户”的形式,带领村民致富。该村种植“高山牌”蔬菜面积每茬520多亩,用工200多人,每人每月报酬1000多元,村民每月增收20多万元。据统计,2007年以来,我县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共调解邻里纠纷4027件,为村民代办各种事项(办证照等)1836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193个,处理水灾等突发事件23起,成立各种农业产业协会251个,带动群众增收1267.5万元。
通过“三组三会一中心”的运作,我县村级党组织的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健全;对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村党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村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了更好解决,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基层的和谐稳定。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步,我们将从监督和服务两个方面下功夫,做到四个结合。
一是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在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同时,认真抓好基层纪检监察网络建设,做到“三个配设”(即:乡镇配专职纪检干部,村级配纪检委员,街道、村小组设党风廉政监督员)。
二是与农村基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把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容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一方面,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如评选文明信用户、“五好家庭”活动,送廉政戏、公映反腐倡廉电影、赠送廉政图书活动,以丰富“三下乡”活动的内容。以身边的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建立一年一度的群众评议党员干部制度,强化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作风考核,促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做到办事公道、作风踏实、为政勤廉,树立起“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三是与村民自治相结合。注重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自我服务。进一步完善“三组三会一中心”模式,突出监督和服务二大功能,重点抓好以下工作:⑴开展党员干部、群众评议评价乡镇(村)领导干部、乡镇(村)级班子年终报告工作、述职述廉、“一事一议”等活动,落实群众的表达权。⑵建立和完善资金、资产和资源“阳光操作”机制,落实群众的监督权。拟出台全南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监督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村财乡代理”制度,建立乡镇、村资产(资源)台帐,制定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财务公开、党员帮扶基金发放等操作流程,严格按规定程序实行公开竞价和招标投标,确保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⑶抓好“三公开”,即党务、政务(村务)、财务公开,落实群众的知情权。要求每季度公开一次,重大事项随时公开。⑷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落实群众的反映权。认真开展“入户听诉”、“党员诉求日”、“领导接待群众日”等活动,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切实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⑸建好便民服务中心(站),方便群众办事。设立热线电话,建好民情台帐,成立科技服务、治安调解、灾害应急等队伍,落实责任人员,开展好各项工作,切实起到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四是与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相结合。一方面,加大专项执法监察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另一方面,要督促职能部门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堵塞漏洞。启动责任追究机制,对屡纠屡犯的单位,严格追究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党纪政纪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