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努力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落到实处。”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必须吃透下情、了解民意。如何吃透?一句话:要善于调研。
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它贯穿于工作的每一个步骤和环节。洞悉民情、为民办事,需要通过深入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民之所需、所盼,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科学决策,更离不开调研。调查研究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基础性环节,只有深入调研,使基本情况清楚明了、决策依据真实可靠、分析思考全面深入,真正做到汇聚民智、集思广益,才能使作出的决策更符合实际,更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不深入调研,话说起来没底气,事难以办到位,问题难以彻底解决。
是否善于调研,既是能力问题,也是态度问题,更是作风问题。然而,在个别领导干部看来,调研不过是下去一趟、听听汇报、看看简报、写篇报告,结果造成掌握情况不真、制定措施不实、实际效果不好。调研作风不正、能力不强、水平不高,越来越成为一些干部的“软肋”。
笔者认为,调研贵深。只有树立良好的作风,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浮在表面迎来送往,不“蜻蜓点水”做样子,不高高在上指手画脚,才能摸清实情、摸出隐情,为进一步解决问题和科学决策打下基础。否则,双脚就会“踩空”,头脑就会“发空”,问题就容易“抓空”。调研贵实。调研的过程是虚心向群众学习、请教的过程。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摸实情、讲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调研贵思。爱因斯坦说:“只有你的眼睛能看见东西,那是不会发现什么的,还要你的心能思考才行。”开展调研必须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要透过现象认清本质,通过偶然发现必然,努力从普通的现象中分析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提炼升华,推广运用,从当前的工作中预见到未来的隐忧,未雨绸缪,争取主动,既了解事,又明白理;既在工作上见成效,又在思想上有收获。通过深入思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寻找出规律,揭示出本质,总结出经验,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不了解情况不发言,没有调研不拍板。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必须以深入细致的调研为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