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logo

心里有群众才能做好监督工作

发布日期:2013-04-16   来源: 国家风尚网-中国监察
    人民群众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和反腐倡廉建设的主体,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只有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密切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主动接地气,才能防止脱离群众。要了解群众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新期盼,在思想认识上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群众对发生在身边的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和干部作风问题感受最深、了解最清楚,反映也最强烈。纪检监察干部要多到情况复杂的地方去,多到群众意见较多的地方去,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信访投诉问题做起,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进一步完善领导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要到一线开展调研、一线收集民情、一线解决问题;建立领导包案责任制度,规定纪检监察机关领导接待群众来访的时间、频次和重大信访案件包案工作的内容,接访日实行领导轮流接访,受理对党员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党纪政纪行为的检举、控告以及对党纪政纪处分不服的申诉,包案解决重大疑难信访案件。

  心中有底气,才能树立群众观点。拓宽群众知情权的渠道,扩大权力运行透明度,运用网站、报纸、电视等媒体和新闻发布会、情况通报会等,及时发布包括党务政务公开、案件查处、责任追究等反腐倡廉信息,既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又有效控制权力滥用,警示教育党员干部。加快群众诉求反馈系统建设,整合信访资源,建立和完善信访工作受理、分流、督办、反馈工作机制,赋予信访举报中心相应职权,及时妥善化解矛盾,排除纠纷,把问题解决在首次接访环节,使信访部门由群众投诉举报的“收发室”、“中转站”变为“终点站”。不断扩大社会各界参与监督的渠道,建立健全特邀监察员、效能监督员制度,开通监督热线、直通车,邀请群众代表、新闻媒体参与同步监督,构建有效管用的外部监督防控系统,发挥好群众在反腐倡廉中的独特作用。

  督查有正气,才能站稳群众立场。当前,保障和改善民生仍然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国家投入到民生领域和农村基层的资金、资源逐年递增,而基层的监督力量又相对薄弱。因此,要确保党的惠民政策在层层贯彻中效力不递减、执行不走样、落实不出偏,就需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增强服务保障意识,强化监督检查。一是要加强对扶贫救灾、社保基金和种粮直补等惠民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实行普查与抽查、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办法,组织专项督查,必要时进行“拉网式”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实行专人督办、限期整改,确保资金落实到每一个项目、发放到每一位群众手中。二是要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和重要民生工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坚持做到“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对贯彻决策部署不力或行动迟缓的,对重点项目规划建设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和相关规定的,对因失职渎职造成工程质量低劣或重大安全事故等严重后果的,严格实施责任追究,确保重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要加强对发展软环境建设的监督检查。重点解决基层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吃拿卡要、庸懒散奢等问题,以治庸提能力、治懒增效率、治散聚心力、治奢扬正气,把中央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执纪有锐气,才能维护群众利益。一是要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基层腐败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对这些问题深恶痛绝,如果对这些案件查处迟缓或处理不当不力,易引发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和个人极端事件。纪检监察机关在此问题上要果断出击,及时查处腐败案件,把矛盾解决在基层。二是要纠正教育、医疗、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通过对教育、医疗、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不正之风的集中治理,进一步改善民生,促进和谐;通过对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等领域突出问题的强化治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纠风治乱,以良好的政风行风带动民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从源头上铲除不正之风滋生蔓延的土壤。三是要严厉查处有影响的大要案件。特别要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作者单位:广东省揭阳市纪委;本文刊登于《中国监察》2013年第7期)

关闭
赣州市全南县12388举报网站入口>>
清风全南 敬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
本网站投稿地址
qnlz2008@163.com
欢迎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