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厢镇“广、明、活、实”开展干部谈心谈话活动
发布日期:2013-08-07 来源: 城厢镇
城厢镇把谈心谈话活动当作摸清队伍情况、疏导干部情绪、强化干部日常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不断实践、总结,进一步完善了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实现了谈话范围更“广”、主题更“明”、方式更“活”、效果更“实”。
——“三层次”、“十必谈”,实现谈话范围更“广”。在谈话对象上分成三个层次,做到全覆盖。即主要领导找副职领导谈话,副职领导找一般干部和所驻村(居)书记、主任谈话,村(居)书记、主任找本村村官谈话。在谈话时机上做到“十个必谈”,实现常态化。即干部工作变动、职务调整时必谈;干部受到表彰奖励或批评处分时必谈;领导班子内部出现不团结或干部作风方面出现苗头性问题时必谈;有群众来信反映干部问题时必谈;干部工作中遇到困难挫折,出现思想波动时必谈;干部家庭遇到重大变故或较大困难,情绪低落时必谈;考察考核或民主评议后需向干部本人反馈时必谈;干部在“三重一大”事项处理上出现问题时必谈;干部离岗退休时必谈;干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参与挂职锻炼、参加培训学习时必谈。
——因岗而异、区分对待,实现谈话主题更“明”。谈话重点在掌握领导干部思想、工作动态,了解学习、生活情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谈话对象,分类确定不同的谈话主题。如副职领导与一般干部谈话,主要围绕本单位的工作情况、工作作风以及个人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和作风等方面开展;与普通党员谈话,主要围绕理想信念、政治立场、服务宗旨等方面开展。
——“四不定”、“四结合”,实现谈话方式更“活”。谈话坚持“四不定、四结合”原则。即不定框框、不定圈子、不定场地、不定时间,区分情况,因人而异;采取“登门访谈”与“电话约谈”相结合,“集体谈”与“自由谈”相结合,“听心”与“关心”相结合,“教育引导”与“开门纳谏”相结合,与领导干部进行“开放式”、“零距离”、“面对面”交心谈心,做到因势利导,以理服人,让干部敞开心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把牢前、中、后三道关口,实现谈话效果更“实”。谈话前围绕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制约工作开展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实地查看、查阅资料、走访群众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系统、全面地摸清底细,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谈话时对干部的一般性问题,如工作方式方法、工作作风等方面的轻微问题,采取提醒谈心,引导他们作适当改进和加强;对问题突出、影响恶劣的,严肃向本人指出,并加强教育,限期整改。谈话后及时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协调有关部门予以办理落实;对问题突出的干部,采取定期回访的方式,督促其整改到位。(城厢镇政府 李声亮 赖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