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三大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发布日期:2013-08-12 来源: 中寨乡
水是生命之源,农村饮水问题直接关乎亿万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我市广大农村经过新农村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后,饮用水从质到量都有了较大的改观,更多农民朋友喝上了放心水。但笔者作为一名在农村一线的工作人员,发现农村饮水安全仍然存在三大突出问题,需要全社会予以关注并加以解决。
1.不少农村饮用水水质存在安全隐患。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饮用水水源易受到污染,一些村的取水点紧邻生产或生活区,容易受到农药、化肥、生活污水等污染。二是饮用水水质有超标的可能,部分农民习惯于自己到一些未经过检测的取水点取用山泉水、山坑水作为饮用水,而这些地方的水容易出现氟、砷、锰铁等超标的现象,长期饮用存在安全隐患。三是水处理工艺简单,一般建若干个高位水池,经过自然沉淀后直接供应到农户,严格意义上为“自流水”,而非自来水。每逢汛期,一些农村到户后的饮用水甚至出现浑浊的情况。
2.不少农村饮水工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当前,全市大部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受投入有限、取供水管网较长等因素影响,规划和建设的标准都不高,取供水管网裸露、无任何防护措施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遇洪水等自然灾害容易损坏。如2013年汛期,全南县多个行政村供水管网遭遇山洪而出现大面积损毁,导致整村供水中断。
3.农村饮用“生水”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少数村民图省事或因生活习惯,仍然存在直接饮用未烧开的“生水”的现象,存在不小安全隐患。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加大安全饮水重要性的宣传。通过宣传,引导群众不取用未经检测合格的山泉水、山坑水作为饮用水,同时最大限度杜绝直接喝“生水”现象的发生。二是科学选择取水点,并加强水源地巡查与保护。注重取水点选址的科学性,水源地尽量远离生产、生活区。经常性对水源地水样进行检测分析,供水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水源地的巡查,避免周边生产、生活对水源造成污染。三是提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规划和建设标准,加大供水设施相关配套设施,提高工程抗震、抗洪、抗人为干扰的能力,确保供水质量和持续供水。
当前,全市苏区振兴相关项目正在加紧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也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各级政府应当抓住这一有利契机,采取有效措施,统筹解决上述三个突出问题,让广大农民朋友真正喝上安全水、放心水。(作者系全南县中寨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